1.肝炎患者的调养
肝炎患者的休息要根据肝炎的活动程度而定。在肝炎的明显活动期时(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应该完全休息,甚至卧床休息。如果肝炎基本静止(血清转氨酶完全正常),则可以适当活动及锻炼。当然,所有肝炎患者均应该避免重体力劳动,并且保证充足的睡眠。
肝炎患者要特别注意进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应多吃一些豆制品、鸡蛋、牛奶、鱼等高蛋白食品,多吃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同时应该保持体重,防止因过胖而并发脂肪肝。肝炎患者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吃糖过多,因为人体三大代谢主要依靠肝脏,如果患肝病后还服食大量糖分,必然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诱发糖尿病。得了肝炎以后,平时应该禁酒,也不要喝含酒精的饮料,忌服损害肝脏的药物,对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咳嗽等,服用中草药或中成药为宜。 肝炎患者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应,只要调节正常,就不会导致疾病。若存在强烈或者长期的七情刺激,就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产生或者加重。因为“肝主怒”,所以肝病患者多急躁易怒,而慢性乙肝患者因长期患病,精神压力大,情绪很不稳定,这就特别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顾虑疾病本身的危害,否则整天闷闷不乐,会影响睡眠和食欲,甚至加重病情。总之,良好的心情对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2..肝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1)忌酒 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酒精可促进肝内脂肪的生成和蓄积,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常常发生脂肪肝,对于原有肝炎的患者更易发生或加重病情。
(2)忌大蒜 大蒜的某些成分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抑制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可加重肝炎病人厌食、厌油腻和恶心等诸多症状。研究表明,大蒜的挥发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降低,并有可能引起贫血及胃肠道缺血和消化液分泌减少。这些均不利于肝炎的治疗。
(3)忌羊肉 羊肉甘温大热,过多食用会加重病情。另外,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大量摄入后,因肝脏有病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谢功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发病。
(4)忌甲鱼 肝炎患者由于胃粘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常等原因,其消化吸收机能大大减弱。甲鱼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肝炎病人食后难以吸收,使食物在肠道中腐败,造成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现象;严重时,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血清胆红素剧增,体内有毒的血氨难以排出,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诱发肝昏迷,甚至死亡。
(5)忌生姜 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变质的生姜还含有黄樟素。姜辣素和黄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组织增生、炎症浸润,而使肝功能失常。
(6)忌葵花子 葵花子中含有油脂很多,且大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若食用过量,可使体内与脂肪代谢密切有关的胆碱大量消耗,致使脂肪代谢障碍而在肝内堆积,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造成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严重的还可形成肝硬变。
(7)忌糖 肝脏是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的场所,其中糖的代谢占重要地位。当肝脏受损时,许多酶类活动失常,糖代谢发生紊乱,糖耐量也降低,若吃过多的糖就会使血糖升高,易患糖尿病。
3.哪些食物肝病患者宜多食?
(1) 大豆及豆制品:
被人们称为“绿色的牛乳”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B族维生素及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接近,特别是赖氨酸含量丰富。用大豆做成的豆制品,像豆浆、豆腐,对缺钙和贫血的肝病患者非常有益。干豆类几乎不含维生素C,但发成豆芽后,其含量明显提高,黄豆发芽后第6~7天时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而绿豆芽含的维生素C又比黄豆芽高.所以,肝炎患者多食用大豆及豆制品,不仅可以补充适量的植物蛋白质,还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对肝脏的修复是非常有益的。
(2)海鲜类:
例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例如牡蛎、蚌、蛤、蟹等含有微量元素:硒。硒能避免过氧化物之损害。能增强免疫功能,修复被破坏之组织细胞,不受病毒侵犯,甚至硒可以抑制黄曲毒素诱发肝癌,所以肝炎患者吃点海鲜是有好处的。但食用海鲜应注意烹调得当:海鲜品会引起食物中毒,所以蒸煮海鲜时应在100度C中继续加热半小时以上,防止外熟内生,没有完全杀死细菌及毒素。不能腌制或生食,若生吃凉拌,可以在洗后加入食醋浸泡10分钟,再加其它调味品。熟海鲜如暂时不食时,再次食用应回锅加熟煮之。应选用新鲜之海产品,有刺鼻之氨臭味是不宜食用的。一次食用量不宜太多。吃海鲜不宜暴饮暴食。海鲜含蛋白质较多,特别是未吃过海鲜的,易引起过敏反应,如腹泻、腹胀、荨麻疹、水肿等,增加肝负担。还有海产品中硒含量比较丰富,但利用率却不如植物食物。所以对海鲜过敏或不喜欢食海产品者,可以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洋葱等。
(3)西瓜:
性寒,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降压的作用,可以治疗许多热盛津伤的热病,古人称之为天然白虎汤。西瓜中富含大量的糖、维生素,还可以清热利湿,使体内的湿热从小便而解。
现代研究证明,西瓜汁及皮中所含的无机盐类,有利尿作用;所含的配糖体,具有降压作用;所含的蛋白酶,性可把不溶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因此对肝炎病人非常适合,是天然的治肝炎的食疗“良药”。
(4)含钾丰富的食物:
海带、啤酒酵母、米糠及麦麸、杏仁果、橙、葡萄干、李子、香蕉、种子(瓜子)都富含钾。
4.儿童肝炎的饮食营养与调养
儿童肝炎是需要特殊对待,特殊关照的一群,对于儿童肝炎,在饮食方面应重点关注。
(1)高蛋白饮食 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来加强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故应给予高蛋白质饮食,而且要多选用优质蛋白质。但过多蛋白质会加重肝脏负担,反而对肝脏的恢复不利。因此,每日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供给量以2—3克为宜。
(2)适量脂肪 肝病儿童急性期胆汁分泌减少,有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道症状,脂肪不易被消化,故饮食要求清淡少油腻,适当限制脂肪的供给量是必要的。
不过脂肪可促进食欲,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因此也不宜过分限制。其全日脂肪供给量以50克左右为宜,其中用于烹调油不应超过10—15克,并尽可能用植物油。
(3)适量碳水化合物 一般以占全日总热量的61%(约70克)即可。碳水化合物合成肝糖原,对已受损的肝脏有保护作用,故在急性期应采用较上述用量为高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过,了急性期阶段即可恢复上述正常量。
(4)丰富维生素和必需元素。
(5)少量多餐 每日应吃4~5餐。
5.肝炎病人的饮食主要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热能
以往很多人认为,高热能饮食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实际上,许多患者由此引发了脂肪肝、糖尿病等并发症。高热能可增加肝脏负担,加重消化机能障碍,影响肝功能恢复。而能量过低会增加体内蛋白质耗损,不利于肝细胞修复与再生。
(2)蛋白质供给
足量优质蛋白质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贮存,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肝功能恢复。但由于饮食中蛋白质增加会使血氨增高,因此要多吃产氨低的蛋白质食物,如奶类。大豆蛋白质与动物蛋白混用更能发挥其互补作用和减少氨的来源。
(3)脂肪
饮食中的脂肪不应过分限制,以免影响机体热能供给和降低食欲,但应避免油腻的食物,特别是黄疸尚未消退者要注意。肝炎患者的脂肪供给过多会出现脂肪泻,而供给量太少则影响食欲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脂肪的标准供给量应为60克/天左右,以植物油为宜。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摄入超过机体需要时,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并发症。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占总热能的60%到65%,即全天主食量约为350克,并配以新鲜蔬菜和水果。
(5)维生素
肝病严重时,维生素吸收障碍可引起维生素C、Bl、B2等缺乏。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增强解毒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维生素C、E和K联合使用治疗肝炎,可改善症状和促进肝功能好转。因此,肝炎病人可选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番茄、水果等。
6.肝炎病人如何合理进补
日常生活中,常看到一些肝炎病患者为想早日复康而滥服滋补品,一日三餐高蛋白、高脂肪,结果事与愿违,不但导致肝炎加重,而且诱发脂肪肝、肥胖症,甚至糖尿病等并发症。那么,肝炎病人如何合理进补?关键要因人的体质、因病的进程而异。
肝炎急性发作期间,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神疲乏力,甚至发热、皮肤泛黄和小便黄浊等,中医认为此属“湿热”之邪内蕴所致,这时因炎症侵犯肝脏造成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减退,千万不能进补,否则助长“湿邪”留恋不去,病程则迁延反复不愈、而应使用清热化湿药物。
慢性肝炎(如乙肝)病程进展缓慢,迁延反复,为增强体质,在肝炎恢复期和稳定期,也可适当进补。大凡可进补者符合以下情况:
(1)慢性肝炎稳定期,转氨酶及肝功能接近正常。
(2)虽有虚证表现:头晕眼花、心悸乏力,神疲失眠、腰酸膝软等,但食欲、两便基本正常。
(3)无其他限制营养摄入的疾病,如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
肝炎进补可分为药补和食补,以食补为主,两者互为补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食疗是慢肝稳定期的主要疗法。慢肝者宜常食瘦肉、豆制品、鲜鱼和蛋奶等,以增加高蛋白营养素。还要多食木耳、灵芝、香菇类真菌食品,因真菌类除含有蛋白质、酶和矿物质等外,还含丰富的多糖类,能显著增加机体淋巴细胞数目及其战斗力,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条件者可食甲鱼,因它营养价值高,口味鲜美,历来被视为营养佳品,有滋阴清热、健肾保肝、养血壮阳、凉血散结作用,对肝肿大、肝炎性贫血疗效显著。但滋补品每次不能进食太多,否则会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加重肝脏负担,严重者可导致肝病复发或加重病情。应忌食烟酒和刺激性食品(如辛辣、油腻、熏烤品),忌食羊肉、鸡、海鲜和蟹等。
肝炎患者的休息要根据肝炎的活动程度而定。在肝炎的明显活动期时(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应该完全休息,甚至卧床休息。如果肝炎基本静止(血清转氨酶完全正常),则可以适当活动及锻炼。当然,所有肝炎患者均应该避免重体力劳动,并且保证充足的睡眠。
肝炎患者要特别注意进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应多吃一些豆制品、鸡蛋、牛奶、鱼等高蛋白食品,多吃蔬菜,特别是绿叶蔬菜,同时应该保持体重,防止因过胖而并发脂肪肝。肝炎患者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吃糖过多,因为人体三大代谢主要依靠肝脏,如果患肝病后还服食大量糖分,必然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诱发糖尿病。得了肝炎以后,平时应该禁酒,也不要喝含酒精的饮料,忌服损害肝脏的药物,对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咳嗽等,服用中草药或中成药为宜。 肝炎患者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应,只要调节正常,就不会导致疾病。若存在强烈或者长期的七情刺激,就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产生或者加重。因为“肝主怒”,所以肝病患者多急躁易怒,而慢性乙肝患者因长期患病,精神压力大,情绪很不稳定,这就特别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顾虑疾病本身的危害,否则整天闷闷不乐,会影响睡眠和食欲,甚至加重病情。总之,良好的心情对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
2..肝病患者的饮食禁忌.
(1)忌酒 酒的主要成分酒精,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酒精可促进肝内脂肪的生成和蓄积,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常常发生脂肪肝,对于原有肝炎的患者更易发生或加重病情。
(2)忌大蒜 大蒜的某些成分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抑制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欲和食物的消化,可加重肝炎病人厌食、厌油腻和恶心等诸多症状。研究表明,大蒜的挥发性成分,可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降低,并有可能引起贫血及胃肠道缺血和消化液分泌减少。这些均不利于肝炎的治疗。
(3)忌羊肉 羊肉甘温大热,过多食用会加重病情。另外,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大量摄入后,因肝脏有病不能全部有效地完成氧化、分解、吸收等代谢功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导致发病。
(4)忌甲鱼 肝炎患者由于胃粘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常等原因,其消化吸收机能大大减弱。甲鱼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肝炎病人食后难以吸收,使食物在肠道中腐败,造成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现象;严重时,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血清胆红素剧增,体内有毒的血氨难以排出,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诱发肝昏迷,甚至死亡。
(5)忌生姜 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变质的生姜还含有黄樟素。姜辣素和黄樟素能使肝炎病人的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间质组织增生、炎症浸润,而使肝功能失常。
(6)忌葵花子 葵花子中含有油脂很多,且大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等。若食用过量,可使体内与脂肪代谢密切有关的胆碱大量消耗,致使脂肪代谢障碍而在肝内堆积,影响肝细胞的功能,造成肝内结缔组织增生,严重的还可形成肝硬变。
(7)忌糖 肝脏是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的场所,其中糖的代谢占重要地位。当肝脏受损时,许多酶类活动失常,糖代谢发生紊乱,糖耐量也降低,若吃过多的糖就会使血糖升高,易患糖尿病。
3.哪些食物肝病患者宜多食?
(1) 大豆及豆制品:
被人们称为“绿色的牛乳”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B族维生素及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接近,特别是赖氨酸含量丰富。用大豆做成的豆制品,像豆浆、豆腐,对缺钙和贫血的肝病患者非常有益。干豆类几乎不含维生素C,但发成豆芽后,其含量明显提高,黄豆发芽后第6~7天时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而绿豆芽含的维生素C又比黄豆芽高.所以,肝炎患者多食用大豆及豆制品,不仅可以补充适量的植物蛋白质,还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对肝脏的修复是非常有益的。
(2)海鲜类:
例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例如牡蛎、蚌、蛤、蟹等含有微量元素:硒。硒能避免过氧化物之损害。能增强免疫功能,修复被破坏之组织细胞,不受病毒侵犯,甚至硒可以抑制黄曲毒素诱发肝癌,所以肝炎患者吃点海鲜是有好处的。但食用海鲜应注意烹调得当:海鲜品会引起食物中毒,所以蒸煮海鲜时应在100度C中继续加热半小时以上,防止外熟内生,没有完全杀死细菌及毒素。不能腌制或生食,若生吃凉拌,可以在洗后加入食醋浸泡10分钟,再加其它调味品。熟海鲜如暂时不食时,再次食用应回锅加熟煮之。应选用新鲜之海产品,有刺鼻之氨臭味是不宜食用的。一次食用量不宜太多。吃海鲜不宜暴饮暴食。海鲜含蛋白质较多,特别是未吃过海鲜的,易引起过敏反应,如腹泻、腹胀、荨麻疹、水肿等,增加肝负担。还有海产品中硒含量比较丰富,但利用率却不如植物食物。所以对海鲜过敏或不喜欢食海产品者,可以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洋葱等。
(3)西瓜:
性寒,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尿降压的作用,可以治疗许多热盛津伤的热病,古人称之为天然白虎汤。西瓜中富含大量的糖、维生素,还可以清热利湿,使体内的湿热从小便而解。
现代研究证明,西瓜汁及皮中所含的无机盐类,有利尿作用;所含的配糖体,具有降压作用;所含的蛋白酶,性可把不溶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因此对肝炎病人非常适合,是天然的治肝炎的食疗“良药”。
(4)含钾丰富的食物:
海带、啤酒酵母、米糠及麦麸、杏仁果、橙、葡萄干、李子、香蕉、种子(瓜子)都富含钾。
4.儿童肝炎的饮食营养与调养
儿童肝炎是需要特殊对待,特殊关照的一群,对于儿童肝炎,在饮食方面应重点关注。
(1)高蛋白饮食 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来加强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故应给予高蛋白质饮食,而且要多选用优质蛋白质。但过多蛋白质会加重肝脏负担,反而对肝脏的恢复不利。因此,每日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供给量以2—3克为宜。
(2)适量脂肪 肝病儿童急性期胆汁分泌减少,有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道症状,脂肪不易被消化,故饮食要求清淡少油腻,适当限制脂肪的供给量是必要的。
不过脂肪可促进食欲,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因此也不宜过分限制。其全日脂肪供给量以50克左右为宜,其中用于烹调油不应超过10—15克,并尽可能用植物油。
(3)适量碳水化合物 一般以占全日总热量的61%(约70克)即可。碳水化合物合成肝糖原,对已受损的肝脏有保护作用,故在急性期应采用较上述用量为高的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过,了急性期阶段即可恢复上述正常量。
(4)丰富维生素和必需元素。
(5)少量多餐 每日应吃4~5餐。
5.肝炎病人的饮食主要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热能
以往很多人认为,高热能饮食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实际上,许多患者由此引发了脂肪肝、糖尿病等并发症。高热能可增加肝脏负担,加重消化机能障碍,影响肝功能恢复。而能量过低会增加体内蛋白质耗损,不利于肝细胞修复与再生。
(2)蛋白质供给
足量优质蛋白质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增加肝糖原贮存,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肝功能恢复。但由于饮食中蛋白质增加会使血氨增高,因此要多吃产氨低的蛋白质食物,如奶类。大豆蛋白质与动物蛋白混用更能发挥其互补作用和减少氨的来源。
(3)脂肪
饮食中的脂肪不应过分限制,以免影响机体热能供给和降低食欲,但应避免油腻的食物,特别是黄疸尚未消退者要注意。肝炎患者的脂肪供给过多会出现脂肪泻,而供给量太少则影响食欲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脂肪的标准供给量应为60克/天左右,以植物油为宜。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摄入超过机体需要时,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引起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并发症。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占总热能的60%到65%,即全天主食量约为350克,并配以新鲜蔬菜和水果。
(5)维生素
肝病严重时,维生素吸收障碍可引起维生素C、Bl、B2等缺乏。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增强解毒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维生素C、E和K联合使用治疗肝炎,可改善症状和促进肝功能好转。因此,肝炎病人可选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番茄、水果等。
6.肝炎病人如何合理进补
日常生活中,常看到一些肝炎病患者为想早日复康而滥服滋补品,一日三餐高蛋白、高脂肪,结果事与愿违,不但导致肝炎加重,而且诱发脂肪肝、肥胖症,甚至糖尿病等并发症。那么,肝炎病人如何合理进补?关键要因人的体质、因病的进程而异。
肝炎急性发作期间,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神疲乏力,甚至发热、皮肤泛黄和小便黄浊等,中医认为此属“湿热”之邪内蕴所致,这时因炎症侵犯肝脏造成肝细胞坏死、肝功能减退,千万不能进补,否则助长“湿邪”留恋不去,病程则迁延反复不愈、而应使用清热化湿药物。
慢性肝炎(如乙肝)病程进展缓慢,迁延反复,为增强体质,在肝炎恢复期和稳定期,也可适当进补。大凡可进补者符合以下情况:
(1)慢性肝炎稳定期,转氨酶及肝功能接近正常。
(2)虽有虚证表现:头晕眼花、心悸乏力,神疲失眠、腰酸膝软等,但食欲、两便基本正常。
(3)无其他限制营养摄入的疾病,如脂肪肝、肥胖、糖尿病等。
肝炎进补可分为药补和食补,以食补为主,两者互为补充,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食疗是慢肝稳定期的主要疗法。慢肝者宜常食瘦肉、豆制品、鲜鱼和蛋奶等,以增加高蛋白营养素。还要多食木耳、灵芝、香菇类真菌食品,因真菌类除含有蛋白质、酶和矿物质等外,还含丰富的多糖类,能显著增加机体淋巴细胞数目及其战斗力,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条件者可食甲鱼,因它营养价值高,口味鲜美,历来被视为营养佳品,有滋阴清热、健肾保肝、养血壮阳、凉血散结作用,对肝肿大、肝炎性贫血疗效显著。但滋补品每次不能进食太多,否则会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加重肝脏负担,严重者可导致肝病复发或加重病情。应忌食烟酒和刺激性食品(如辛辣、油腻、熏烤品),忌食羊肉、鸡、海鲜和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