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
基本信息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梗死发病24~48h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脑MRI检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MRI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
别名: | 脑梗塞 | 挂号科室: | 神经内科 |
发病部位: | 颅脑,血液血管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常见症状: | 神志不清,脑干梗塞,桥脑梗塞 | 治疗周期: | 1-2年 |
治愈率: | 60% | 临床检查: | 尿常规,便常规,颅脑MRI |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