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
食管白斑(食管粘膜白斑病)
黏膜发生角化过度,即出现白色斑块状变化,称为白斑,食管白斑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可作为黏膜白斑病的一个局部的表现或者是仅限于食管的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肺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蠕虫蚴移行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为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广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性肾炎)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单链RNA病毒,首先发现于1989年,现估计全球约有100*106感染者,主要经血制品传播及使用静脉毒品传播。近10年对HCV感染与肾小球疾患间的关系认识逐渐增多,现认为HCV相
心原性肝硬化(肝硬化,槟榔肝)
心原性肝硬化,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所致。长期淤血与缺氧,致使肝脏网状纤维组织增生,主要是肝小叶中央呈现星芒状纤维化,纤维组织把肝小叶分割形成不规整细胞团,即假小叶形成。
脂肪肝(脂肝,肝癖,肝痞)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胃溃疡(慢性溃疡)
胃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即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ck
慢性胃炎(慢性肠胃炎,慢性胃黏膜炎,胃络痛)
慢性胃炎(chronic gestritis)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
便秘(大便秘结,大便难)
便秘(senile constipation)是指排便次数减少,同时排便困难,粪便干结。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或2~3天排便1次,便秘患者每周排便少于2次,并且排便费力,粪质硬结、量少。便秘可见于年轻人,但是老年人更常见,约1/3的老年人可
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瘅,消化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胃食管反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胃食管反流见于正常人,无临床意义。若反流较正常人发生频繁,不能及时清除酸性消化性胃液以及胃蛋白酶、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