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棉子中毒

    棉子含棉子色素腺体,以棉子酚类色素为主,可引起神经、血液、肝、肾等脏器组织细胞的损害。误服棉子、棉子饼、大量或长期食用未加精制的棉子油(内含棉酚高于国家标准多倍)均可致棉酚中毒(gossypolpoisoning),患者多见于产棉区。

  • 食管壁内憩室(食管壁内假性憩室)

    食管壁内憩室(esophageal intramural diverticulum)系少见良性病变。临床以食管壁多发的呈弥散性分布的、1~3mm的外突性小囊为特征。首次于1960年由Mendel描述,之后文献续有报道,多见于50~60的男性

  •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

  • 乙胺嘧啶中毒

    乙胺嘧啶为目前广用的防疟药物,由于其毒性较大,治疗量和中毒量之间的范围较小,且有高度蓄积性,故用药过量或长期应用均易导致乙胺嘧啶中毒(pyrimethaminepoisoning)。内服本品达正常用量4~5倍时,即可发生急性中毒。此药微香而

  • 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急性胃溃疡,应激性溃疡)

    急性胃粘膜病变是以胃粘膜发生不同程度糜烂、浅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病变,以急性粘膜糜烂病变为主者称急性糜烂性胃炎;以粘膜出血改变为主可称为急性出血性胃炎,发生于应激状态,以多发性溃疡为主者可称为应激性溃疡。本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之一,约占

  • 小儿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见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 肠道菌群失调症

    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点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从

  • 小儿肠套叠(儿童肠套叠)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指近端肠段及其肠系膜套入远端肠腔,导致肠梗阻的一种婴幼儿常见急腹症。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医院儿童。最多见的为回肠末端套入结肠。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以儿童、青壮年多见。女略多于男,为1.2~2.0:1。临床表现主要为倦怠、发热、腹痛与腹胀等,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和形成瘘管等并发症。

  •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瘕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粘膜的弥漫性炎症,其临床特点为原因不明的、时好时坏血性腹泻。难以设想如此一个破坏性疾病却无一个可确定的病因或一个特异的内科治疗方法。虽然切除全部病变的结、直肠可完全治愈此病;但付出的代价将是有可能从此终身腹部回肠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