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闭锁
基本信息
1987年,Kreysig首先清楚地描述了心脏三尖瓣闭锁的解剖特征,即右心室与右心房之间缺乏直接的交通。1861年,Schuberg第一次应用三尖瓣闭锁(tricuspia atresia)这一术语来描述这种畸形。尽管在19世纪英文文献中报道过几个病例,直到1917年,Hess才在文献中正式采用三尖瓣闭锁这一术语。1906年,Kuhen报道了三尖瓣闭锁病人大动脉可以为正常或转位。三尖瓣闭锁是一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5%。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继法乐四联症和大动脉错位后居第三位。主要病理改变是三尖瓣闭锁或三尖瓣口缺失,卵圆孔未闭或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和左心室肥大,右心室发育不良。
别名: | 挂号科室: | 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儿科 | |
发病部位: | 心脏 | 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 |
常见症状: | 蹲踞现象,颈静脉怒张,肺血流量很多 | 治疗周期: | 1-6个月 |
治愈率: | 10% | 临床检查: | 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