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基本信息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常见贫血。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这种贫血特点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色铁,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典型病例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型。本病是贫血中常见类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是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二是铁的吸收不良,三是失血过多等,均会影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生存而发生贫血。
别名: | 痿黄 | 挂号科室: | 血液内科,中医科,营养科 |
发病部位: | 血液血管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常见症状: | 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红细胞偏低 | 治疗周期: | 30-60天 |
治愈率: | 95% | 临床检查: | 异常红细胞形态,红细胞检查,血清铁蛋白 |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