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病
基本信息
Kimura病又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临床上比较少见。1937年,Kimm(金显宅)和Szeto在中华医学会年会上报道7例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肉芽肿病例;其后,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木村)等发表了题为“论合并淋巴组织增生改变的不寻常肉芽肿”一文,以致后来文献上多将此种病理状态称为Kimura病(木村病)。此病命名曾较混乱,有“类似慢性肉芽肿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软组织嗜酸性肉芽肿”、“嗜酸性淋巴滤泡病”、“皮肤嗜酸性淋巴滤泡增多症”、“淋巴结和软组织的嗜酸性肉芽肿”、“ 嗜酸性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等病名。目前国内标准名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而西方及日本的文献主要用“ KD”。该病少见,至今报道仅300例,主要见于口腔、皮肤、透镜外科及放疗等专业的文献。
别名: | Kimura病,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挂号科室: | 眼科 |
发病部位: | 淋巴 | 治疗方法: | 药物治疗 |
常见症状: | 眼睑浮肿,结节,眼睑浮肿 | 治疗周期: | |
治愈率: | 95% | 临床检查: | 免疫病理检查 |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