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
基本信息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早在1871年美国外科医师Josepoh
Jones称本病为“医院内坏疽”。1909年Fedden描述该病,称之为“急性感染性坏疽”;以后Mccafferty等称本病为“化脓性筋膜炎”;1924年,Meleney命名本病为“溶血性链球菌坏疽”;1952年Wilson建议将皮下组织浅、深静脉的进行性坏疽统称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与链球菌坏死不同,本病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其中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本病感染只损害皮下组织和筋膜,不累及感染部位的肌肉组织是其重要特征。
别名: | 化脓性筋膜炎,急性感染性坏疽,溶血性链球菌坏疽,医院内坏疽,皮下组织浅深静脉的进行性坏疽,全身中毒性休克 | 挂号科室: | 普外科 |
发病部位: | 皮肤,全身 | 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 |
常见症状: | 足底烧灼感,浅筋膜炎,剧烈疼痛 | 治疗周期: | 2-4周 |
治愈率: | 75%-85% | 临床检查: | 红细胞血清总胆红素,细菌学检验,血液电解质 |
- 暂无数据
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