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癌症对周围神经、神经根和脑神经除可因压迫或浸润直接产生损害外,还可因远距离的作用引起周围神经病。所谓远端距离的作用,或许与营养不良、老化、抗癌药的神经毒性,伴发的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但具体的机制尚未阐明。一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还可合并血蛋白异常症(包括副蛋白血症即血中IgG或IgA过多,及冷沉球蛋白血症),后者又有10%左右的患者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联系。
根据神经病理的特点,这类周围神经病可分类如下。
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及血内蛋白异常症神经病的分类
癌
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远端轴索病)
亚急性感觉神经病(感觉神经元病)
淋巴瘤
脱髓鞘神经病(吉兰一巴雷综合征)
感觉性神经病(亚急性感觉性神经病)
运动神经元病(亚急性运动性神经病)
多发性骨髓瘤
典型骨髓瘤合并远端型轴索病(感觉运动性神经病)
不典型骨髓瘤合并多发性神经病(运动障碍为主)
全身性类淀粉沉着症
骨髓瘤合并冷沉球蛋白性神经病
血内蛋白异常症
冷沉球蛋白性神经病
副蛋白血症神经病
巨球蛋白血症一感觉运动性神经病及淀粉样沉着 症
一、癌性感觉运动性神经病
1.定义及病因 本病属远端型轴索病,最多见于肺雀麦细胞癌。原发于乳腺、胃、结肠、胰腺、子宫颈、甲状腺和睾丸的癌也可伴发感觉运动性神经病。
2.病理改变 尸检及周围神经活检取材,皆见周围神经远端轴索变性,有髓纤维减少。髓鞘前角及后根神经细胞轻度减少,脊髓后柱髓鞘脱失。
发病机制至今未明。雀麦细胞癌源于神经嵴细胞,有可能分泌激素类物质通过血循环中的介质,远距离作用于神经系统(如发生Eaton—Lambert综合征);其远端轴索病的产生,可能因分泌物干扰了轴索的代谢。患者发病是一般并无营养障碍的体征,对癌症化学疗法的药物作用亦似非本病的病因。
3.病程及转归 对称性多发性感觉运动性神经病可于癌症的早期或晚期出现,甚至出现于癌症确诊之前,而后逐渐缓慢进展。由于应用长春新碱等化学疗法,周围神经病可以加重,以致与药物引起的神经病不易区分。
4.病变与临床的关系 由于下肢神经先发生远端轴索病,患者常先感觉两足麻木无力,随着病情进展,下肢近端及两手亦被累及。位置觉、振动觉及触觉的障碍比痛觉障碍严重,跟腱反射往往消失,肌力减退。有的发生手的小肌肉萎缩及垂足,肌电图出现失神经电位,符合轴索变性的病理改变。
二、癌性感觉性神经病(亚急性感觉性神经病)
1.定义及病因 这是因后根神经节神经元及其轴索变性引起的感觉性神经病。雀麦细胞肺癌,支气管鳞状上皮癌,乳腺、胃肠及卵巢的癌症,霍奇金病皆可合并此病。其原因不明,有人认为可能与继发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
2.病理改变 后根神经节神经元变性并可伴有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主要为CD8 T细胞)。早期可见巨噬细胞,晚期见神经元消失或囊细胞增生形成Nageotte结节。后根、感觉神经及脊髓后柱皆可发现轴索变性。
3.病变与临床的关系 因感觉神经元变性,各种感觉皆减退,上肢或下肢皆可受累,并可致感觉异常及共济失调。后根受累时,脑脊液蛋白可增高,但细胞数正常。本病可突然发病,亦可起病隐匿。
三、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的周围神经病
1.定义及病因学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周围神经病较其他恶性肿瘤为多,约为13%,以中年的男性患者多见,尚有不少患者合并亚临床型周围神经病。非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硬化型)合并运动障碍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因血中一种免疫球蛋白增高,有人疑为一种慢性髓鞘脱失性神经病。因而偶可罹患淀粉样变性神经病。
2.病理改变 在合并感觉运动性神经病的尸检病例中,观察到周围神经呈轴索变性,远端较近端为重。周围神经活检常见有髓纤维轴索减少消失,轻度节段性脱髓鞘,但未见淀粉样变性。
运动障碍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其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为节段性脱髓鞘及轴索变性。
3.病程和转归 起病隐匿,可发生于多发性骨髓瘤确诊前。感觉运动性神经病的转归,不因为原发恶性肿瘤是否得到控制而后受影响,有的患者病情轻微稳定,有的患者可因严重的运动障碍而卧床不起。
以运动障碍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运动障碍常逐渐进展,终致行动困难。但若多发性骨髓瘤得到控制,多发性神经病的症状亦趋好转。
4.病变与临床的关系 感觉运动性神经病者因周围神经轴索变性以远端为重,常于下肢先出现麻木,针刺感或疼痛伴各种感觉障碍,以及轻度力弱与腱反射消失,而后累及双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一般正常或轻度减慢,感觉神经电位降低。
运动障碍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腱反射消失,痛、温觉无障碍,手足有轻微的位置觉及振动觉减退。因周围神经呈节段性脱髓鞘及轴索变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感觉神经电位低至难以测出。
四、血内蛋白异常症神经病
血内蛋白异常症是一组血清内蛋白持续异常的复杂疾病。其中副蛋白血症系指无抗原刺激的情况下,血中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过多。在多发性骨髓瘤时,常为IgG或IgA过多;在巨球蛋白血症时则为IgM过多(又称为Waldenstr6m病)。其周围神经病的患病率为8%。冷沉球蛋白则指蛋白在冷冻条件下沉淀的物理性质,不涉及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可以是IgG,IgM或混合型。在冷沉球蛋白症患者中,约7%可合并周围神经病。
副蛋白血症除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外,病因复杂,其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机制不明,有可能由于免疫异常所致。冷沉球蛋白血症见于淋巴瘤及结缔组织病,其原因不明,血管因素可能对其发病起主要作用。
1.病理改变 如前所述,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副蛋白血症所合并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活检可见节段性脱髓鞘与轴索变性。巨球蛋白血症合并的周围神经病时,周围神经活检于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皆见有髓纤维变性,但难以判断原发病变为轴索变性还是节段性脱髓鞘。少数患者神经内膜及神经束膜上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偶可见到浆细胞浸润或淀粉样物质沉着。冷沉球蛋白血症神经病的周围神经活检结果不尽一致,包括髓鞘变性,神经束膜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及轴索变性导致粗细有髓纤维明显减少等。
2.病变与临床的关系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IgG增高占50%,IgA增高者约20%,脑脊液中β球蛋白增高常在200mg/dl以上。出现副蛋白血症合并多发性神经病时,常以运动障碍为主,可逐渐发展至四肢瘫。因周围神经兼有节段性脱髓鞘及轴索变性,远端肌肉肌电图检查可见失神经电位及多相电位增多,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巨球蛋白血症神经病者血清中IgM明显增高,病情进行性进展,四肢远端感觉消失,肌肉力弱,可发展至垂足或完全瘫痪。冷沉球蛋白血症患者对冷敏感,可出现雷诺现象和出血倾向。周围神经症状和血管改变有关,其多发性神经病可不对称,肢体疼痛及感觉异常较突出,皆于寒冷时加重。
根据神经病理的特点,这类周围神经病可分类如下。
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及血内蛋白异常症神经病的分类
癌
感觉运动性多发性神经病(远端轴索病)
亚急性感觉神经病(感觉神经元病)
淋巴瘤
脱髓鞘神经病(吉兰一巴雷综合征)
感觉性神经病(亚急性感觉性神经病)
运动神经元病(亚急性运动性神经病)
多发性骨髓瘤
典型骨髓瘤合并远端型轴索病(感觉运动性神经病)
不典型骨髓瘤合并多发性神经病(运动障碍为主)
全身性类淀粉沉着症
骨髓瘤合并冷沉球蛋白性神经病
血内蛋白异常症
冷沉球蛋白性神经病
副蛋白血症神经病
巨球蛋白血症一感觉运动性神经病及淀粉样沉着 症
一、癌性感觉运动性神经病
1.定义及病因 本病属远端型轴索病,最多见于肺雀麦细胞癌。原发于乳腺、胃、结肠、胰腺、子宫颈、甲状腺和睾丸的癌也可伴发感觉运动性神经病。
2.病理改变 尸检及周围神经活检取材,皆见周围神经远端轴索变性,有髓纤维减少。髓鞘前角及后根神经细胞轻度减少,脊髓后柱髓鞘脱失。
发病机制至今未明。雀麦细胞癌源于神经嵴细胞,有可能分泌激素类物质通过血循环中的介质,远距离作用于神经系统(如发生Eaton—Lambert综合征);其远端轴索病的产生,可能因分泌物干扰了轴索的代谢。患者发病是一般并无营养障碍的体征,对癌症化学疗法的药物作用亦似非本病的病因。
3.病程及转归 对称性多发性感觉运动性神经病可于癌症的早期或晚期出现,甚至出现于癌症确诊之前,而后逐渐缓慢进展。由于应用长春新碱等化学疗法,周围神经病可以加重,以致与药物引起的神经病不易区分。
4.病变与临床的关系 由于下肢神经先发生远端轴索病,患者常先感觉两足麻木无力,随着病情进展,下肢近端及两手亦被累及。位置觉、振动觉及触觉的障碍比痛觉障碍严重,跟腱反射往往消失,肌力减退。有的发生手的小肌肉萎缩及垂足,肌电图出现失神经电位,符合轴索变性的病理改变。
二、癌性感觉性神经病(亚急性感觉性神经病)
1.定义及病因 这是因后根神经节神经元及其轴索变性引起的感觉性神经病。雀麦细胞肺癌,支气管鳞状上皮癌,乳腺、胃肠及卵巢的癌症,霍奇金病皆可合并此病。其原因不明,有人认为可能与继发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
2.病理改变 后根神经节神经元变性并可伴有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主要为CD8 T细胞)。早期可见巨噬细胞,晚期见神经元消失或囊细胞增生形成Nageotte结节。后根、感觉神经及脊髓后柱皆可发现轴索变性。
3.病变与临床的关系 因感觉神经元变性,各种感觉皆减退,上肢或下肢皆可受累,并可致感觉异常及共济失调。后根受累时,脑脊液蛋白可增高,但细胞数正常。本病可突然发病,亦可起病隐匿。
三、多发性骨髓瘤合并的周围神经病
1.定义及病因学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周围神经病较其他恶性肿瘤为多,约为13%,以中年的男性患者多见,尚有不少患者合并亚临床型周围神经病。非典型的多发性骨髓瘤(硬化型)合并运动障碍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因血中一种免疫球蛋白增高,有人疑为一种慢性髓鞘脱失性神经病。因而偶可罹患淀粉样变性神经病。
2.病理改变 在合并感觉运动性神经病的尸检病例中,观察到周围神经呈轴索变性,远端较近端为重。周围神经活检常见有髓纤维轴索减少消失,轻度节段性脱髓鞘,但未见淀粉样变性。
运动障碍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其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为节段性脱髓鞘及轴索变性。
3.病程和转归 起病隐匿,可发生于多发性骨髓瘤确诊前。感觉运动性神经病的转归,不因为原发恶性肿瘤是否得到控制而后受影响,有的患者病情轻微稳定,有的患者可因严重的运动障碍而卧床不起。
以运动障碍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运动障碍常逐渐进展,终致行动困难。但若多发性骨髓瘤得到控制,多发性神经病的症状亦趋好转。
4.病变与临床的关系 感觉运动性神经病者因周围神经轴索变性以远端为重,常于下肢先出现麻木,针刺感或疼痛伴各种感觉障碍,以及轻度力弱与腱反射消失,而后累及双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一般正常或轻度减慢,感觉神经电位降低。
运动障碍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腱反射消失,痛、温觉无障碍,手足有轻微的位置觉及振动觉减退。因周围神经呈节段性脱髓鞘及轴索变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感觉神经电位低至难以测出。
四、血内蛋白异常症神经病
血内蛋白异常症是一组血清内蛋白持续异常的复杂疾病。其中副蛋白血症系指无抗原刺激的情况下,血中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过多。在多发性骨髓瘤时,常为IgG或IgA过多;在巨球蛋白血症时则为IgM过多(又称为Waldenstr6m病)。其周围神经病的患病率为8%。冷沉球蛋白则指蛋白在冷冻条件下沉淀的物理性质,不涉及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可以是IgG,IgM或混合型。在冷沉球蛋白症患者中,约7%可合并周围神经病。
副蛋白血症除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外,病因复杂,其合并周围神经病的机制不明,有可能由于免疫异常所致。冷沉球蛋白血症见于淋巴瘤及结缔组织病,其原因不明,血管因素可能对其发病起主要作用。
1.病理改变 如前所述,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副蛋白血症所合并的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活检可见节段性脱髓鞘与轴索变性。巨球蛋白血症合并的周围神经病时,周围神经活检于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皆见有髓纤维变性,但难以判断原发病变为轴索变性还是节段性脱髓鞘。少数患者神经内膜及神经束膜上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偶可见到浆细胞浸润或淀粉样物质沉着。冷沉球蛋白血症神经病的周围神经活检结果不尽一致,包括髓鞘变性,神经束膜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及轴索变性导致粗细有髓纤维明显减少等。
2.病变与临床的关系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IgG增高占50%,IgA增高者约20%,脑脊液中β球蛋白增高常在200mg/dl以上。出现副蛋白血症合并多发性神经病时,常以运动障碍为主,可逐渐发展至四肢瘫。因周围神经兼有节段性脱髓鞘及轴索变性,远端肌肉肌电图检查可见失神经电位及多相电位增多,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巨球蛋白血症神经病者血清中IgM明显增高,病情进行性进展,四肢远端感觉消失,肌肉力弱,可发展至垂足或完全瘫痪。冷沉球蛋白血症患者对冷敏感,可出现雷诺现象和出血倾向。周围神经症状和血管改变有关,其多发性神经病可不对称,肢体疼痛及感觉异常较突出,皆于寒冷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