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化学名为二丙基醋酸钠。是在1882年作为有机酶被合成的,直到1963年发现它对多种惊厥动物模型均有较好的抗惊厥作用,并在1964年用于临床治疗癫痫获得成功,而且是广谱抗癫痫药物。临床上对各类型癫痫都有一定疗效,为全面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之一,对失神发作(俗称小发作)优于乙琥胺,也是国内失神发作的首选药物。因此尤其适合于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患者的治疗,对其他药物未能控制的顽固性癫痫可能奏效。

    丙戊酸钠的主要副作用为具有潜在的肝脏损害,包括一过性消化系统症状,用药最初几个月内出现无症状性肝功异常,主要表现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偶见重症肝炎、急性胰腺炎和高氨血症。年龄越小耐受性越差,肝脏受损的可能性越大,尤其是2岁以下、原有脑器质性病变和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时则更容易出现肝脏受损。如果存在上述情况,又需要应用丙戊酸钠的话,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其肝脏受损的发生?

动物实验表明L-肉碱对丙戊酸钠所致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止肝脂肪沉积和保护线粒体功能而实现。同时也有研究发现丙戊酸钠治疗病例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继发性L-肉碱缺乏。临床所用左卡尼汀口服液即为L-肉碱制剂,不但能够迅速纠正继发性L-肉碱缺乏,而且还能够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和阻止肝脂肪沉积而预防其肝脏受损的出现,同时还可以促进丙戊酸钠向脑细胞的转移,促进抗癫痫药物治疗作用以及促进受损神经细胞的修复。因此建议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或可能有L-肉碱缺乏者,在应用丙戊酸钠时同时应用左卡尼汀口服液。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