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希望选择哪种甲亢治疗方法?

  目前控制甲亢的基本方法有3种:①抗甲状腺药物及辅助药物的治疗;②放射性碘(131Ⅰ)治疗;③手术治疗。三者各有利弊,选择治疗方案前,必须慎重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合并症等多种因素。

1.抗甲状腺药物(ATD)的治疗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核医学科梁九根

ATD治疗目前在国内应用最多。它的优点是剂量调整比较方便,价格低廉,无需特殊设备,治疗后持续性甲减的发生率低;缺点是疗程较长,停药后复发率高,有时可产生较严重的药物副反应。

  (1)药物种类:硫氧嘧啶类和咪唑类两种,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是丙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他巴唑)。

  (2)适应证:①青少年及儿童患者;②轻、中度甲亢;③妊娠妇女;④甲亢伴严重突眼者,可先用小剂量治疗;⑤做手术前或放射性131I治疗前的准备。

  (3)疗程:硫脲类治疗的总疗程至少为2年。

  (4)停药:一般用药2年后才考虑停药,停药时须符合下列条件;各种症状、体征消失,病情稳定至少达1年;FT4,TT4,T3,超敏TSH等指标皆完全恢复正常至少达1年;至少连续两次TRAb检测为阴性,两次的间隔期为3~6个月;平时所需的维持剂量甲巯咪唑(他巴唑)<5mg/d,PTU<50mg/d。

  (5)药物副反应:抗甲状腺药物最常见的副反应为皮疹、肝脏损害、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其中以粒细胞缺乏症最易漏诊,危害极大。

  (6)复发:抗甲状腺药物最大的缺点是疗程结束后甲亢易复发;用药疗程达3年的患者,复发率仍在50%以上,停药后复发的平均间隔期为1年。

2.放射性131I治疗 

自1942年Hertz等用131I治疗甲亢以来,世界上已治疗约数百万人。由于这种具有方法简便、安全、经济、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目前在许多国家已成为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

(1)原理:甲状腺具有高度选择地摄取碘的功能,131I被甲状腺摄取后,使甲状腺组织受β射线的集中照射而遭到破坏,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形成,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2)适应证与禁忌证:

  ①适应证:

  A.中度或中度以上的Grayes病。

  B.经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后复发者,或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者。

  C.手术后复发。

  D.合并肝、心、肾等疾病不宜手术或术后复发或不愿手术者。

  E.某些结节性高功能性甲亢

  F.长期服药、随访、治疗有困难者,如偏僻地区的人。

  ②绝对禁忌证:

妊娠、哺乳期的妇女。

③疗效:多数患者在服药后2~4周症状才减轻,甲状腺开始缩小,体重增加,3~4个月后约60%以上的病人甲状腺功能水平可达正常。患者能否一次性治愈,与甲亢的病程和甲状腺的大小关系密切。

  ④重复治疗:真正需要重复131I治疗的患者不到15%。

  (3)并发症:临床上131I治疗后的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类。

  ①早期反应:一般发生在服药后2周内。

  A.全身反应。少见,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如呕吐、食欲差,还可有皮疹、瘙痒,对症处理后多能缓解。

  B.局部反应。常见,有颈部肿胀加重,有压迫感,系暂时的放射性甲状腺炎所致,持续1周后可望消退。

  C.甲亢危象。极个别病情严重、准备不充分的患者,诱因常为精神刺激、感染,应予预防。

  ②晚期反应:

  A.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主要的晚期并发症;国内报告第1年的发生率为4.5%~5.4%,以后每年递增1%~2%。

  B.致癌、致白血病、甲状腺癌等的推测已被否定。

  C.突眼恶化。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后突眼症状减轻,恶化者很少。

  3.手术治疗 甲亢患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手术指征:甲状腺明显肿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恶变可能者。

  (2)禁忌证:手术后复发;老年患者;有心、肝、肾疾病者,严重突眼者。

(3)术前准备:宜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症状,一般用药4~8周至甲亢症状控制、心率正常、T3和T4恢复正常。手术前2周,加用复方碘溶液,3次/d,5~10滴/次,以减少甲状腺充血、肿胀,便于手术。

(4)手术疗效及并发症:

    手术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获得缓解。

    手术后可能并发出血、甲状腺危象、急性呼吸衰竭、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低血糖、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