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的识别和防治
一、 皮炎湿疹是如何定义的?其中包括哪些皮肤病?
皮炎湿疹是一类常见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湿疹是形态学描述性名称,而非病因学诊断。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难以作出明确诊断者均可先拟诊为湿疹。
包括由接触外界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尿布、漆性皮炎)、多形日光疹;能进一步归类的湿疹如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藓、癣菌疹、手部皮炎等;不能进一步归类的湿疹如肛周湿疹、小腿湿疹、阴囊湿疹、乳部湿疹、外耳湿疹、春季湿疹、夏季湿疹、痒疹等。
二、湿疹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征?
湿疹的皮损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种皮损。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而非发病时间诊断。急性湿疹皮损表现为红斑,表皮水肿,可伴有丘疹、水疱、渗出及脱屑。亚急性湿疹水疱渗出减少,出现结痂及脱屑。慢性湿疹主要以皮肤肥厚革化为主,可以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脱发及甲改变,由于搔抓可以出现瘢痕。
多数湿疹可能由急性期开始,经历亚急性期到慢性期。但三期间常无明显的界限。一个湿疹也并不一定三期均有所表现,有的急性湿疹痊愈了就无慢性期。
三、面部化妆品皮炎如何防治?
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
(1)停用当前使用的化妆品,避免接触化学成分与之相似或相关的化妆品以防再发;
(2)内用药:抗组胺药、视病情轻重给予糖皮质激素等;
(3)外用药:视急性、慢性、亚急性;渗出、无渗出;有无感染决定剂型。
(4)接触过敏原测定,查找真正过敏物质,避免再次接触。
四、 如何寻找皮肤过敏原?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实验检查,如怀疑接触性皮炎应做斑贴试验检查;怀疑光接触性皮炎做光斑贴试验检查;怀疑特应性皮炎应做血嗜酸细胞计数、血清IgE检测及过敏原筛查;怀疑食物或吸入过敏引起的湿疹应做变应原皮内试验、过敏原体外检测试验或激发试验等检查;怀疑继发细菌感染应进行血常规检查及皮损细菌培养等。血常规、血免疫球蛋白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疥虫检查有助于排除疥疮,真菌检查可以鉴别浅部真菌病。
五、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导致皮炎湿疹加重?
1. 过度搔抓: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是过度搔抓会加重皮肤病。结果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皮肤病患者在治疗同时,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尽可能避免搔抓。
2. 热水烫洗:许多患者为图一时之通快用热水烫洗皮疹,虽然这样能解一时之痒,但过后会加剧瘙痒,尤其是急性湿疹等皮炎,热水烫洗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过敏物质大量释放,导致渗出和糜烂加重,使病情恶化。
3. 使用碱性洗涤剂:许多皮肤病患者,如手部皲裂性湿疹患者有反复使用碱性肥皂、洗衣粉或洗涤灵洗手的习惯。其实,这些洗涤用品容易导致皮肤更加干燥,使皲裂、瘙痒加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用肥皂洗澡可抑制皮脂分泌,使皮肤更干燥,从而加重瘙痒。因此,这类患者可试用含油脂丰富的香皂。
4. 饮食不节:一些人可因食海鲜、狗肉、牛羊肉、鱼、虾、蟹、蚕蛹及各种刺激性食品,如吃辣椒、花椒、大蒜、肉桂、韭菜等,而诱发湿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或使其加重。因此,对过敏体质者来说,应避免辛辣刺激之品,饮食宜清淡,可适当吃些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
5. 滥用药物:可以说,因滥用药物而导致皮肤病加重等现象比比皆是。面部脂溢性皮炎长期外用激素,容易引发顽固难治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急性糜烂渗出性湿疹,滥用软膏类制剂,也可导致皮疹扩散,渗出加重。
六、皮炎湿疹的治疗
1.病因治疗: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如斑贴试验,仔细查找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彻底治疗的目地。
2.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皮炎湿疹发病期间的皮肤屏障功能受到破坏,此时非常容易继发刺激性皮炎、继发感染及继发过敏,从而使皮损加重,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首先应选用对患者皮肤无刺激的治疗,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在一些皮肤干燥、细皲裂明显的亚急性及慢性皮炎,加用保湿剂。外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能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相反却有可能引起皮肤萎缩,招致皮肤感染,因此不应单独、长期大量使用。
3. 局部治疗
对于限局性、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30%的皮损,可以仅外用药物治疗。外用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正确选择合适的剂型;由于易致敏,一般不应外用抗组胺药;由于易耐药,尽量不外用抗生素。
(1)剂型选择:急性期皮损表现红斑、丘疹无水疱、渗液及糜烂时,可以选粉剂或洗剂,或乳膏、凝胶、气雾剂或糊剂,不应选用软膏、硬膏,因为二者透气性差,会使皮肤浸软,容易产生浸渍、糜烂。有糜烂、渗出不多时可以选用油剂;大量渗出时应选择湿敷。亚急性皮损水疱渗出已很少,可选用糊剂、油剂或乳膏,不应再湿敷,或过度外洗,以免造成皮肤干裂。慢性皮损可选用软膏、糊膏、硬膏、乳剂、酊剂等。
(2)药物选择:
保湿剂:湿疹的恢复期或间歇期以及轻度的皮炎、慢性干燥皮损可以使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外用药,轻度皮炎可以选择弱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肥厚性皮损则应选择强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他皮炎可以选择中效。儿童多选用弱效或软性激素如康酸莫米松霜。在面部、皮肤皱褶部位的由于吸收显著增加,弱或中效激素多可以奏效。掌跖部位苔藓化的皮损多选用强效激素。强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每次应用不应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副作用。局部长期频繁使用激素可以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激素依赖、眼压增高及青光眼等。也有全身吸收引起系统副作用者。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对特应性皮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副作用主要为局部的烧灼感,可应用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外用疗效不佳患者、激素应用后的替代治疗以及拒绝应用激素的患者。尤其适用于某些薄的部位(如面、颈部)使用,无皮肤萎缩的副作用,可长期应用。
4.系统治疗
当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如疱疹性湿疹、严重瘙痒、严重水肿,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以及泛发性皮疹、湿疹型药疹、红皮病(剥脱性皮炎)或伴发明显细菌感染等应系统用药。常用药物:
(1)抗组胺药:最常用,对皮炎湿疹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证明。一般夜间使用具有嗜睡作用的药物,白天使用没有镇静效果者的药物;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于病因清楚,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可以采用;反之必须慎用,以避免发生全身副作用以停药后反跳加重病情。
(3)抗生素:在明显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某些湿疹如急性湿疹、盘状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等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增多,且有致病性,应该加外用抗生素类制剂,对于伴有广泛感染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可以系统应用抗生素。
(4)抗病毒药,用于疱疹性湿疹;
(5)免疫抑制剂;对于其他疗法无效的重症患者。
5.物理治疗
紫外线疗法对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及光接触性皮炎有效,高剂量UVA1 (340-400 nm)照射,UVA/UVB照射较宽谱UVB照射疗效更好,窄谱UVB(310-315 nm)对特应性皮炎也具有较好的疗效,也可联合应用UVA和窄谱UVB。
体外光量子疗法,即将外周血白细胞分离经补骨脂素处理后用UVA体外照射,并回输入患者体内,对严重的难治性特应性皮炎有疗。
6.其他治疗
包括中药治疗、心理治疗、催眠/生物反馈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疗法、顺势疗法(homeopathy)等等。中药疗法的疗效取决于中医的水平和正确的辩证。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肝、肾损害等。其他疗法对治疗湿疹的疗效尚缺乏一致意见。
一、 皮炎湿疹是如何定义的?其中包括哪些皮肤病?
皮炎湿疹是一类常见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湿疹是形态学描述性名称,而非病因学诊断。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脱屑、肥厚等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难以作出明确诊断者均可先拟诊为湿疹。
包括由接触外界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尿布、漆性皮炎)、多形日光疹;能进一步归类的湿疹如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藓、癣菌疹、手部皮炎等;不能进一步归类的湿疹如肛周湿疹、小腿湿疹、阴囊湿疹、乳部湿疹、外耳湿疹、春季湿疹、夏季湿疹、痒疹等。
二、湿疹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征?
湿疹的皮损可以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三种皮损。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而非发病时间诊断。急性湿疹皮损表现为红斑,表皮水肿,可伴有丘疹、水疱、渗出及脱屑。亚急性湿疹水疱渗出减少,出现结痂及脱屑。慢性湿疹主要以皮肤肥厚革化为主,可以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脱发及甲改变,由于搔抓可以出现瘢痕。
多数湿疹可能由急性期开始,经历亚急性期到慢性期。但三期间常无明显的界限。一个湿疹也并不一定三期均有所表现,有的急性湿疹痊愈了就无慢性期。
三、面部化妆品皮炎如何防治?
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
(1)停用当前使用的化妆品,避免接触化学成分与之相似或相关的化妆品以防再发;
(2)内用药:抗组胺药、视病情轻重给予糖皮质激素等;
(3)外用药:视急性、慢性、亚急性;渗出、无渗出;有无感染决定剂型。
(4)接触过敏原测定,查找真正过敏物质,避免再次接触。
四、 如何寻找皮肤过敏原?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实验检查,如怀疑接触性皮炎应做斑贴试验检查;怀疑光接触性皮炎做光斑贴试验检查;怀疑特应性皮炎应做血嗜酸细胞计数、血清IgE检测及过敏原筛查;怀疑食物或吸入过敏引起的湿疹应做变应原皮内试验、过敏原体外检测试验或激发试验等检查;怀疑继发细菌感染应进行血常规检查及皮损细菌培养等。血常规、血免疫球蛋白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疥虫检查有助于排除疥疮,真菌检查可以鉴别浅部真菌病。
五、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导致皮炎湿疹加重?
1. 过度搔抓: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是过度搔抓会加重皮肤病。结果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皮肤病患者在治疗同时,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尽可能避免搔抓。
2. 热水烫洗:许多患者为图一时之通快用热水烫洗皮疹,虽然这样能解一时之痒,但过后会加剧瘙痒,尤其是急性湿疹等皮炎,热水烫洗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促进过敏物质大量释放,导致渗出和糜烂加重,使病情恶化。
3. 使用碱性洗涤剂:许多皮肤病患者,如手部皲裂性湿疹患者有反复使用碱性肥皂、洗衣粉或洗涤灵洗手的习惯。其实,这些洗涤用品容易导致皮肤更加干燥,使皲裂、瘙痒加重。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用肥皂洗澡可抑制皮脂分泌,使皮肤更干燥,从而加重瘙痒。因此,这类患者可试用含油脂丰富的香皂。
4. 饮食不节:一些人可因食海鲜、狗肉、牛羊肉、鱼、虾、蟹、蚕蛹及各种刺激性食品,如吃辣椒、花椒、大蒜、肉桂、韭菜等,而诱发湿疹、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或使其加重。因此,对过敏体质者来说,应避免辛辣刺激之品,饮食宜清淡,可适当吃些水果,补充多种维生素。
5. 滥用药物:可以说,因滥用药物而导致皮肤病加重等现象比比皆是。面部脂溢性皮炎长期外用激素,容易引发顽固难治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急性糜烂渗出性湿疹,滥用软膏类制剂,也可导致皮疹扩散,渗出加重。
六、皮炎湿疹的治疗
1.病因治疗:详细采集病史、细致体检、合理使用诊断试验,如斑贴试验,仔细查找病因及诱发或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彻底治疗的目地。
2.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皮炎湿疹发病期间的皮肤屏障功能受到破坏,此时非常容易继发刺激性皮炎、继发感染及继发过敏,从而使皮损加重,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首先应选用对患者皮肤无刺激的治疗,预防并适时处理继发感染,在一些皮肤干燥、细皲裂明显的亚急性及慢性皮炎,加用保湿剂。外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不能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相反却有可能引起皮肤萎缩,招致皮肤感染,因此不应单独、长期大量使用。
3. 局部治疗
对于限局性、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30%的皮损,可以仅外用药物治疗。外用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证,正确选择合适的剂型;由于易致敏,一般不应外用抗组胺药;由于易耐药,尽量不外用抗生素。
(1)剂型选择:急性期皮损表现红斑、丘疹无水疱、渗液及糜烂时,可以选粉剂或洗剂,或乳膏、凝胶、气雾剂或糊剂,不应选用软膏、硬膏,因为二者透气性差,会使皮肤浸软,容易产生浸渍、糜烂。有糜烂、渗出不多时可以选用油剂;大量渗出时应选择湿敷。亚急性皮损水疱渗出已很少,可选用糊剂、油剂或乳膏,不应再湿敷,或过度外洗,以免造成皮肤干裂。慢性皮损可选用软膏、糊膏、硬膏、乳剂、酊剂等。
(2)药物选择:
保湿剂:湿疹的恢复期或间歇期以及轻度的皮炎、慢性干燥皮损可以使用。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依然是治疗湿疹的主要外用药,轻度皮炎可以选择弱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肥厚性皮损则应选择强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他皮炎可以选择中效。儿童多选用弱效或软性激素如康酸莫米松霜。在面部、皮肤皱褶部位的由于吸收显著增加,弱或中效激素多可以奏效。掌跖部位苔藓化的皮损多选用强效激素。强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每次应用不应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及副作用。局部长期频繁使用激素可以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激素依赖、眼压增高及青光眼等。也有全身吸收引起系统副作用者。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对特应性皮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副作用主要为局部的烧灼感,可应用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外用疗效不佳患者、激素应用后的替代治疗以及拒绝应用激素的患者。尤其适用于某些薄的部位(如面、颈部)使用,无皮肤萎缩的副作用,可长期应用。
4.系统治疗
当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如疱疹性湿疹、严重瘙痒、严重水肿,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以及泛发性皮疹、湿疹型药疹、红皮病(剥脱性皮炎)或伴发明显细菌感染等应系统用药。常用药物:
(1)抗组胺药:最常用,对皮炎湿疹的疗效尚待进一步证明。一般夜间使用具有嗜睡作用的药物,白天使用没有镇静效果者的药物;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于病因清楚,短期可以祛除病因的患者可以采用;反之必须慎用,以避免发生全身副作用以停药后反跳加重病情。
(3)抗生素:在明显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某些湿疹如急性湿疹、盘状湿疹及特应性皮炎等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增多,且有致病性,应该加外用抗生素类制剂,对于伴有广泛感染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可以系统应用抗生素。
(4)抗病毒药,用于疱疹性湿疹;
(5)免疫抑制剂;对于其他疗法无效的重症患者。
5.物理治疗
紫外线疗法对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及光接触性皮炎有效,高剂量UVA1 (340-400 nm)照射,UVA/UVB照射较宽谱UVB照射疗效更好,窄谱UVB(310-315 nm)对特应性皮炎也具有较好的疗效,也可联合应用UVA和窄谱UVB。
体外光量子疗法,即将外周血白细胞分离经补骨脂素处理后用UVA体外照射,并回输入患者体内,对严重的难治性特应性皮炎有疗。
6.其他治疗
包括中药治疗、心理治疗、催眠/生物反馈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疗法、顺势疗法(homeopathy)等等。中药疗法的疗效取决于中医的水平和正确的辩证。注意中药也可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肝、肾损害等。其他疗法对治疗湿疹的疗效尚缺乏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