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结石的常见误区
?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结石的一种,也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可有疼痛、尿血,并可引起尿路梗阻和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不全。因为肾结石经常是无症状的,因此也常被人忽略。但是当结石发展到一定程度,掉落到输尿管时,会引起剧痛。此种疼痛发作之前又常无征兆,故常使人措手不及,而往急诊求助。
目前医学上对于肾结石成因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一般在男性中更常见一些,患病者的年龄也常集中在20―40岁之间。在肾结石的预防诊治方面,广大患者存在着不少误区。
?
?
误区一:补钙会导致肾结石
?
对肾结石的分析表明,肾结石中80%是钙质。因此人们认为肾结石病人要限制钙的摄入,近年来研究证实,这一观念是错误的,而且结论刚好相反:增加钙的摄入反而可以减少患肾结石的危险性。研究者分析认为,发生肾结石的原因不是因为钙太多,而是人体中钙代谢发生了紊乱,造成不正常的“钙搬家”所致。肾结石大多是草酸摄入过多,在泌尿系统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防治肾结石的关键是减少摄入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草头、竹笋、茭白等,这些食物应少吃,吃时应煮沸,去除草酸含量。
?
误区二:无症状可置之不理
对于结石病,如果不是痛得厉害,大多数人都不会积极干预它,就算痛,常常忍一忍就过去了。因此,相当一部分人都选择置之不理,能拖就拖,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吃药,更不愿进行手术治疗,导致临危入院的病例越来越多。
??? 尿液从肾脏产生后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正常情况下这是一个顺畅的通路。但肾结石容易阻塞这个通道,尿液排出不畅,便可导致肾积水、肾萎缩,甚至合并感染和脓肾,不但肾功能受损,严重的肾坏死,最后只能整个摘除。不痛不干预的后果很可能是付出丢掉一个肾的代价。
误区三:不疼就是好了
虽然疼痛会使人急速前往就医,但是往往不痛了,却容易使病人误以为结石好了而延误就医。在门诊中,许多因结石阻塞,致使肾脏完全损坏,常是因为误以为肾结石已治愈所致。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还有并发肾脏肿瘤的可能。
肾结石之所以痛,多数是因为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造成的,当结石逐渐增大后,基本上不再移动,人也不会觉得痛了。此外,当大的结石长期存在于肾内,产生积水越来越多,肾内压力增加会导致内部感觉神经破坏,也不会觉得疼痛。因此如证实有肾结石发生,切记一定要定期复检及治疗,一直到结石消失为止。
研究显示,以18年为期,肾结石的远期复发率是100%。因此医学上建议已经治愈的肾结石患者每半年做一次体检,保守治疗的患者则需每3个月做一次体检。
?
误区四:迷信药物排石
?
很多人惧怕手术取石、超声波碎石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而采用药物排石的疗法。也有些广告吹得很厉害,号称“碎石、化石、排石三位一体”,让患者跃跃欲试。实际上,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确切排结石的药物。很多中药的排石方剂,其实只是加强了利尿作用,并不能溶石。研究证明,即使不做任何治疗,0.3~0.5cm的结石(绿豆大小)有13%-18%会自然排出,医学上称之为“自然排石率”。
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周边光滑、无明显尿路梗阻及感染的结石,可采用非手术处理:大量饮水,增加尿量和在医生指导下的运动疗法等,促使结石自排。而不符合以上特征的结石,需要听取医生的治疗安排,切不可自作主张。
?
?
TIPS 1? 肾结石患者如何注意饮食
?
1、 宜避免高盐、高草酸、高动物蛋白、高动物脂肪及高糖饮食,采用高纤维饮食。
2、 坚持大量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3000毫升/天。为避免夜间尿液过分浓缩,必须强调睡前饮水并且在起夜时再饮水一次。如此可以稀释尿液、冲洗尿路和排出微小结石。
?
TIPS 2? 排石的运动及体位
?
??? 一般是肾上极结石及输尿管上段、膀胱结石者原地双脚跳跃,输尿管中段结石患侧单脚跳跃,输尿管下段结石健侧单脚跳跃。肾脏中极结石宜取患侧向上卧位。肾脏下极、下盏结石患者应当经常采用倒立或臀膝位。
?
?
?
?
门诊杂志:近年来,在治疗肾结石疾病方面,许多现代治疗手段已日益发展和成熟,绝大多数结石病患者无需采用传统手术取石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针对尿石症的病因学检测和预防工作还远远滞后于它的治疗,目前只能治疗“结石”,但对于“结石病”却没有好的治疗途径。希望本刊介绍的内容能对读者远离这一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
肾结石是泌尿系统结石的一种,也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可有疼痛、尿血,并可引起尿路梗阻和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不全。因为肾结石经常是无症状的,因此也常被人忽略。但是当结石发展到一定程度,掉落到输尿管时,会引起剧痛。此种疼痛发作之前又常无征兆,故常使人措手不及,而往急诊求助。
目前医学上对于肾结石成因的研究尚不够深入,一般在男性中更常见一些,患病者的年龄也常集中在20―40岁之间。在肾结石的预防诊治方面,广大患者存在着不少误区。
?
?
误区一:补钙会导致肾结石
?
对肾结石的分析表明,肾结石中80%是钙质。因此人们认为肾结石病人要限制钙的摄入,近年来研究证实,这一观念是错误的,而且结论刚好相反:增加钙的摄入反而可以减少患肾结石的危险性。研究者分析认为,发生肾结石的原因不是因为钙太多,而是人体中钙代谢发生了紊乱,造成不正常的“钙搬家”所致。肾结石大多是草酸摄入过多,在泌尿系统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积形成肾结石。防治肾结石的关键是减少摄入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草头、竹笋、茭白等,这些食物应少吃,吃时应煮沸,去除草酸含量。
?
误区二:无症状可置之不理
对于结石病,如果不是痛得厉害,大多数人都不会积极干预它,就算痛,常常忍一忍就过去了。因此,相当一部分人都选择置之不理,能拖就拖,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吃药,更不愿进行手术治疗,导致临危入院的病例越来越多。
??? 尿液从肾脏产生后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正常情况下这是一个顺畅的通路。但肾结石容易阻塞这个通道,尿液排出不畅,便可导致肾积水、肾萎缩,甚至合并感染和脓肾,不但肾功能受损,严重的肾坏死,最后只能整个摘除。不痛不干预的后果很可能是付出丢掉一个肾的代价。
误区三:不疼就是好了
虽然疼痛会使人急速前往就医,但是往往不痛了,却容易使病人误以为结石好了而延误就医。在门诊中,许多因结石阻塞,致使肾脏完全损坏,常是因为误以为肾结石已治愈所致。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还有并发肾脏肿瘤的可能。
肾结石之所以痛,多数是因为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造成的,当结石逐渐增大后,基本上不再移动,人也不会觉得痛了。此外,当大的结石长期存在于肾内,产生积水越来越多,肾内压力增加会导致内部感觉神经破坏,也不会觉得疼痛。因此如证实有肾结石发生,切记一定要定期复检及治疗,一直到结石消失为止。
研究显示,以18年为期,肾结石的远期复发率是100%。因此医学上建议已经治愈的肾结石患者每半年做一次体检,保守治疗的患者则需每3个月做一次体检。
?
误区四:迷信药物排石
?
很多人惧怕手术取石、超声波碎石对身体造成的损伤,而采用药物排石的疗法。也有些广告吹得很厉害,号称“碎石、化石、排石三位一体”,让患者跃跃欲试。实际上,至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够确切排结石的药物。很多中药的排石方剂,其实只是加强了利尿作用,并不能溶石。研究证明,即使不做任何治疗,0.3~0.5cm的结石(绿豆大小)有13%-18%会自然排出,医学上称之为“自然排石率”。
对于直径小于1厘米、周边光滑、无明显尿路梗阻及感染的结石,可采用非手术处理:大量饮水,增加尿量和在医生指导下的运动疗法等,促使结石自排。而不符合以上特征的结石,需要听取医生的治疗安排,切不可自作主张。
?
?
TIPS 1? 肾结石患者如何注意饮食
?
1、 宜避免高盐、高草酸、高动物蛋白、高动物脂肪及高糖饮食,采用高纤维饮食。
2、 坚持大量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3000毫升/天。为避免夜间尿液过分浓缩,必须强调睡前饮水并且在起夜时再饮水一次。如此可以稀释尿液、冲洗尿路和排出微小结石。
?
TIPS 2? 排石的运动及体位
?
??? 一般是肾上极结石及输尿管上段、膀胱结石者原地双脚跳跃,输尿管中段结石患侧单脚跳跃,输尿管下段结石健侧单脚跳跃。肾脏中极结石宜取患侧向上卧位。肾脏下极、下盏结石患者应当经常采用倒立或臀膝位。
?
?
?
?
门诊杂志:近年来,在治疗肾结石疾病方面,许多现代治疗手段已日益发展和成熟,绝大多数结石病患者无需采用传统手术取石即可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针对尿石症的病因学检测和预防工作还远远滞后于它的治疗,目前只能治疗“结石”,但对于“结石病”却没有好的治疗途径。希望本刊介绍的内容能对读者远离这一疾病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