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主要是消炎止痛,以往首选秋水仙碱,一般用药6~12小时即见效,24~48小时症状完全消失。本药的特点是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掌握不好就出现中毒,而且副作用大,例如恶心、呕吐、腹泻、出血性肠炎、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人认为尚可致癌。因此,用药、停药都要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现在一般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如西乐葆、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等,这类药物副作用比秋水仙碱较小,能较快缓解痛风症状,如果有肾功能损害,建议首选激素(强的松或甲泼尼龙,这类药物对肾脏影响较小)。
慢性关节炎及肾病的治疗药物分为三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可用于高尿酸血症、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肾病,减药的指征是血中尿酸降至正常,副作用小,个别引起胃肠不适、骨髓抑制、肝损伤等,因此,也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二类是促使尿酸由肾脏排泄的药,最常用的是丙磺舒和痛风利仙(又叫苯溴马隆),这些药适用于肾功能正常者,肾功能减退者此类药不宜用;三类是调整尿的pH,当尿pH小于6.2时,可服小苏打以使尿液碱化,尿pH大于6.8时,服用复方枸橼酸钠溶液,此药在肠中是弱酸性,可以酸化尿液。除此以外,痛风患者在用青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乙胺丁醇、利尿药及小量阿司匹林时,因为会影响尿酸的生成与排泄,偶可诱发高尿酸血症,诱使关节炎发作。
在排尿酸的治疗过程中,须口服碳酸氢钠,每日3~6克,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以利于尿酸排出。别嘌呤醇与排尿酸药合用可以增强疗效,但一般不需要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和抑制尿酸合成药物无消炎止痛作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促使尿酸进人血液循环,诱导急性发作,可应用秋水仙碱及一些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1)痛风药物的用法、用量:要根据医生指示用药,如盲目多用,血清中尿酸值可急剧下降,使关节中尿酸易形成结晶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
(2)充分饮水:使用尿酸排泄药,尿酸大量从尿中排出,因此,要充分饮水,每日保证饮水2000毫升以上。
(3)秋水仙碱建议预防时使用:秋水仙碱主要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一般在预感发作时服用1片(0.5毫克),或者在痛风炎症开始控制后,预防急性发作使用,一般不建议大剂量口服,预防用可以口服1个月,不宜长期使用。
(4)忘记用药怎么办?别嘌呤醇应注意按时用药,一旦忘记服用,已接近下次用药时间,不宜再服;其他尿酸排泄药忘记服用时,如与下次用药时间接近,就不要再服,否则,可因尿酸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发作。
慢性关节炎及肾病的治疗药物分为三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可用于高尿酸血症、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肾病,减药的指征是血中尿酸降至正常,副作用小,个别引起胃肠不适、骨髓抑制、肝损伤等,因此,也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二类是促使尿酸由肾脏排泄的药,最常用的是丙磺舒和痛风利仙(又叫苯溴马隆),这些药适用于肾功能正常者,肾功能减退者此类药不宜用;三类是调整尿的pH,当尿pH小于6.2时,可服小苏打以使尿液碱化,尿pH大于6.8时,服用复方枸橼酸钠溶液,此药在肠中是弱酸性,可以酸化尿液。除此以外,痛风患者在用青霉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乙胺丁醇、利尿药及小量阿司匹林时,因为会影响尿酸的生成与排泄,偶可诱发高尿酸血症,诱使关节炎发作。
在排尿酸的治疗过程中,须口服碳酸氢钠,每日3~6克,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以利于尿酸排出。别嘌呤醇与排尿酸药合用可以增强疗效,但一般不需要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和抑制尿酸合成药物无消炎止痛作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促使尿酸进人血液循环,诱导急性发作,可应用秋水仙碱及一些非类固醇抗炎止痛药,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等。
(1)痛风药物的用法、用量:要根据医生指示用药,如盲目多用,血清中尿酸值可急剧下降,使关节中尿酸易形成结晶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
(2)充分饮水:使用尿酸排泄药,尿酸大量从尿中排出,因此,要充分饮水,每日保证饮水2000毫升以上。
(3)秋水仙碱建议预防时使用:秋水仙碱主要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一般在预感发作时服用1片(0.5毫克),或者在痛风炎症开始控制后,预防急性发作使用,一般不建议大剂量口服,预防用可以口服1个月,不宜长期使用。
(4)忘记用药怎么办?别嘌呤醇应注意按时用药,一旦忘记服用,已接近下次用药时间,不宜再服;其他尿酸排泄药忘记服用时,如与下次用药时间接近,就不要再服,否则,可因尿酸急剧下降而诱发痛风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