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肥胖管理技术规范

1.评估与分度

(1)超重:体重/身长(身高)≥M+1SD,或体质指数/年龄(BMI/年龄)≥M+1SD。

(2)肥胖:体重/身长(身高)≥M+2SD,或BMI/年龄≥M+2SD。

2. 查找原因

(1)过度喂养和进食,膳食结构不合理。

(2)运动量不足及行为偏差。

(3)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

3.干预措施

(1)婴儿期

1)孕期合理营养,保持孕期体重正常增长,避免新生儿出生时体重过重或低出生体重。

2)提倡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在及时、合理添加食物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

3)控制超重/肥胖婴儿的体重增长速度,无需采取减重措施。

4)监测体重、身长的增长和发育状况,强调合理膳食,避免过度喂养。

5)避免低出生体重儿过度追赶生长。

(2)幼儿期

1)每月测量一次体重,每3个月测量一次身长,监测体格生长情况,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速度,不能使用饥饿、药物等影响儿童健康的减重措施。

2)采用行为疗法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多进行户外活动,尽量不看电视或电子媒体。

(3)学龄前期

1)开展有关儿童超重/肥胖预防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均衡膳食,避免过度进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尽量少看电视或电子媒体。

2)每季度进行一次体格发育评价,对超重/肥胖儿童进行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分析,纠正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

4.医学评价

(1)危险因素:对筛查为肥胖的儿童,在排除病理性肥胖之后,需进行危险因素评估。下列任何一项指标呈阳性者为高危肥胖儿童。

1)家族史:过度进食、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2)饮食史:过度喂养或过度进食史。

3)出生史:低出生体重或巨大儿。

4)BMI快速增加:BMI在过去1年中增加≥2.0。

(2)合并症:根据儿童肥胖严重程度、病史和体征,酌情选择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高血压、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等合并症。

5. 管理

(1)对筛查出的所有肥胖儿童采用体重/身长(身高)曲线图或BMI曲线图进行生长监测。

(2)对有危险因素的肥胖儿童在常规健康检查的基础上,每月监测体重,酌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3)根据肥胖儿童年龄段进行相应的干预。

(4)对怀疑有病理性因素、存在合并症或经过干预肥胖程度持续增加的肥胖儿童,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一步诊治。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