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ALS与颈椎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其治疗和预后相差极大。前者发病原因主要是侵犯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以及锥体束的缓慢进展的神经变性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主要为脊髓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等;其次表现为脊髓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症状,如肢体痉挛性无力及锥体束征;再次表现为延髓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构音不清,吞咽障碍,萎缩,舌肌纤颤等。早期与颈椎病易误诊,随着病情的进展,两者不难鉴别。ALS诊断标准如下:1、起病隐匿,一般成年后发病,进展缓慢;2、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3、无客观感觉,共济运动,括约肌及智能障碍;4、肌电图可见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可正常;5、脑脊液一般无异常。早期鉴别诊断可本病要注意以下3点1、颈椎病常伴有感觉异常;2、颈椎病患者X线颈椎片或MRI检查常有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等表现,而ALS一般无此改变,但肌电力常提示多部位神经源性损害;3、颈椎病一般无肌束震颤及舌肌萎缩,纤颤,吞咽困难,构音不清等脑神经核等受损表现,而ALS常有。总之,详细的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临床症状与重要体征的综合分析是正确诊断的基础,必要的脑磁波描记图(MEG)、颈部CT及MRI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12、13]..\Desktop\神经系统\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误诊为颈椎病的临床分析.caj..\Desktop\神经系统\肌萎缩侧索硬化与颈椎病鉴别诊断方法的评估.CAJ1312
脊髓空洞症 本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以空洞形成和空洞周围胶质细胞增生为主。其发病机理不明。脊髓空洞症发病年龄通常为20~30岁,而颈椎病好发于40~60岁,前者早期症状常常是同侧上肢的相应支配区痛、温度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相对保留,即分离性感觉障碍,以后痛、温觉丧失范围可以扩大到两侧上肢 、胸、背部,似短上衣一样分布,在临床上与颈椎病尤其是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二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重要的鉴别要点包括1、脊髓空洞症临床很少见而颈椎病常见,加之近年来颈椎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使二者的好发年龄有部分相同;2、一些临床医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询问病史及体检不够认真、细致,得到的临床资料不够全面,容易误诊;、由于条件所限,许多基层医院没有MRI,对诊断带来了困难。[14]..\Desktop\神经系统\脊髓空洞症误诊为颈椎病分析.CAJ14
脊髓空洞症 本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以空洞形成和空洞周围胶质细胞增生为主。其发病机理不明。脊髓空洞症发病年龄通常为20~30岁,而颈椎病好发于40~60岁,前者早期症状常常是同侧上肢的相应支配区痛、温度觉丧失而触觉及深感觉相对保留,即分离性感觉障碍,以后痛、温觉丧失范围可以扩大到两侧上肢 、胸、背部,似短上衣一样分布,在临床上与颈椎病尤其是分离性上肢运动障碍型颈椎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二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重要的鉴别要点包括1、脊髓空洞症临床很少见而颈椎病常见,加之近年来颈椎病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使二者的好发年龄有部分相同;2、一些临床医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询问病史及体检不够认真、细致,得到的临床资料不够全面,容易误诊;、由于条件所限,许多基层医院没有MRI,对诊断带来了困难。[14]..\Desktop\神经系统\脊髓空洞症误诊为颈椎病分析.CAJ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