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囊肿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长骨干骺端的局限性骨的瘤样病损,常发生于肱骨及股骨近端。病变导致骨质破坏,降低骨骼的坚固性,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临床治疗多以手术病灶清除加植骨术,但是骨折术后如何促进骨折愈合成为临床重点。1999年后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骨囊肿术后植骨以促进骨折愈合,疗效满意,特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7年11月住院的骨囊肿患者68例,男38例,女性30例,年龄8-37岁之间,10岁以下者28例,11岁~15岁者20例,16岁~25岁者10例,26岁~37岁者10例,其中伴有病理性骨折者12例。发生在肱骨上段者12例,肱骨下段者11例,股骨上段者12例,股骨下段者11例,胫骨上段13例,胫骨远端6例,第二掌骨2例。上述患者入院后均行骨囊肿病灶清除加自体骼骨植骨术,辅以石膏外固定,术后给予补肾活血类中药汤剂。
1.2诊断 主要通过X线片及病理来诊断。X线片示: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髓腔中心呈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 区,边缘清晰而硬化,长轴与骨的长轴一致,多呈中心性生长,无骨膜反应,可见一锐利透光线横过骨病损区。病理:囊内可有少量黄色或血性稀薄液体,囊肿壁内衬一薄层纤维组织,囊内可有骨嵴分隔。镜下见囊壁由成纤维细胞、多核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
1.3 方药 采用金匮肾气丸合失笑散为主方加减,方药如下:熟地30g,山药15g,茯苓15g,山萸肉15g,泽泻15g,丹参15g,蒲黄15g(包煎),五灵脂15g,当归15g,赤白芍各15g。瘀甚者,疼痛剧烈可加延胡索、血竭;体弱气血亏虚者加党参、黄芪、首乌;肾虚腰痛者加杜仲、狗脊;脾虚纳少者加白术、砂仁,上方每日一剂,每日两次,连续服用二月为一疗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1999年1月-2007年11月住院的骨囊肿患者68例,男38例,女性30例,年龄8-37岁之间,10岁以下者28例,11岁~15岁者20例,16岁~25岁者10例,26岁~37岁者10例,其中伴有病理性骨折者12例。发生在肱骨上段者12例,肱骨下段者11例,股骨上段者12例,股骨下段者11例,胫骨上段13例,胫骨远端6例,第二掌骨2例。上述患者入院后均行骨囊肿病灶清除加自体骼骨植骨术,辅以石膏外固定,术后给予补肾活血类中药汤剂。
1.2诊断 主要通过X线片及病理来诊断。X线片示: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髓腔中心呈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 区,边缘清晰而硬化,长轴与骨的长轴一致,多呈中心性生长,无骨膜反应,可见一锐利透光线横过骨病损区。病理:囊内可有少量黄色或血性稀薄液体,囊肿壁内衬一薄层纤维组织,囊内可有骨嵴分隔。镜下见囊壁由成纤维细胞、多核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
1.3 方药 采用金匮肾气丸合失笑散为主方加减,方药如下:熟地30g,山药15g,茯苓15g,山萸肉15g,泽泻15g,丹参15g,蒲黄15g(包煎),五灵脂15g,当归15g,赤白芍各15g。瘀甚者,疼痛剧烈可加延胡索、血竭;体弱气血亏虚者加党参、黄芪、首乌;肾虚腰痛者加杜仲、狗脊;脾虚纳少者加白术、砂仁,上方每日一剂,每日两次,连续服用二月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