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

1.  室间隔缺损是什么

室间隔缺损是指存在于左右两个心室之间的一个孔洞,可存在于正常室间隔的任何部位。孤立性间隔缺损的发生率约占所有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的20%。

2.  室间隔缺损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膜周部、漏斗部、肌部、房室通道型、混合型

3.  室间隔缺损的病因是什么?

先天性心脏病的几个危险因素

我国每年出生的婴儿约有7‰至11‰为先天性心血管异常。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可致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兄弟姐妹同时患先心病、父母与子女同时患先心病的情况颇不少见了,而且其疾病性质甚为近似。

二、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

三、妊娠早期受到放射性物质如X射线、同位素等过量照射。

四、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如遭到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心脏血管畸形。

  五、近亲婚配。近亲婚配是使胎儿致畸而发生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六、不良嗜好。孕妇嗜好“吞云吐雾”或丈夫吸烟、妻子“被动吸烟”可使胎儿畸形或小儿先心病发生。

4.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以及最佳治疗时间

出生时就有VSD的患儿的临床病程是存在很大变化的,极大程度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左向右分流的程度及肺血管阻力。

很多VSD是限制性的,直径小于0.5cm,通常在一年内逐渐变小或出现自发性关闭,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如果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体重正常增长,无经常呼吸道感染,且缺损有自愈趋势者,每3-6月随访一次。

在大型VSD患儿中,由于室间隔缺损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加,患儿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喂养困难等症状,甚至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药物不能控制时宜早期手术,无自愈倾向者,根据心功能状况,可早至2-3月时甚至更早手术。

 

5.室间隔缺损要做哪些检查

胸部正位片,心脏彩超,心电图,有些患儿需心脏CT检查

 

6.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有哪些

外科体外循环直视下手术,外科介入封堵,内科介入封堵

7.室间隔缺损术后要做哪些护理

先心病病人出院后只是外科治疗的结束,并不意味机体完全康复,因此,出院后应注意以下问题,做好家庭护理。

  (1)生活要有规律;先心病病人出院后身体比较虚弱,要注意休息。出院3个月内,不宜到公共场所活动,防止感染疾病。

  (2)注意饮食卫生:病人出院后要注意补充营养,应食用价值高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鱼、鸡蛋、水果和种种蔬菜等。宜少食多餐,食量不可过饱,更不能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注意适当的活动:对于手术顺利,畸形矫正满意,术后恢复较快的病人,出院后一般不限制活动。

  (4)出院后用药:简单的室间隔缺损病人,术后恢复较好,心功能正常,一般不需要使用强心利尿剂。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术后可能需要使用强心利尿剂。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