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合病

    百合病是以神情恍惚,行、卧、饮食等皆觉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神志疾病。因其治疗以百合为主药,故名百合病。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

  • 筋痿

    筋痿是指口苦,筋急而痉挛,阴茎弛绥不收,滑精等。本病系由于肝气热,肝阴亏损;或过度耗损肾精,使筋和筋膜失去滋养而致。

  • 脾劳

    脾劳是五劳之一。由于饥饱失调,或忧思伤脾引起的。脾劳的基本征候特征为有肌肉消瘦,四肢倦怠,食欲减少,食则胀满,大便溏泄等。

  • 厥阴头痛

    厥阴头痛是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又:厥阴脉会于巅顶,巅顶部头痛,亦为厥阴头痛之证候特色(见陆定圃《冷庐医话·头痛》)。

  • 郁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西医中的神经衰弱、癔病、精神抑郁证及更年期综合症等,有以上表现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 浸淫疮

      浸淫疮是一种搔痒性湿疮。因该病发生常群集或密集成片,呈泛发性故称之为浸淫疮。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描述此病症候云:“浅搔之曼延长不止,搔痒者,初如疥,搔之转生汁相连是也。”其病因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

  • 疳又称疳证、疳疾、疳积。是一种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好发于幼弱小儿。

  • 小儿流涎症(滞颐)

    流涎症是指小儿唾液过多而引起口涎外流的一种常见症状。早期推拿治疗,效果良好。

  • 产后血虚热

    产后血虚发热是由于产妇出血过多引起的。此时,产妇热度不太高,自觉有汗,主要症状是面色潮红、耳鸣、心悸、头晕眼花。产妇产后血虚发热以滋阴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

  • 肝瘟(瘟黄,疫黄)

    肝瘟又称瘟黄、疫黄。肝瘟名出《明医杂着》。因其发病急,《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又称之为急黄:“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