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间隔支阻滞,前向性传导延缓,中隔支阻滞,左间隔分支阻滞,左中隔分支阻滞)
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left medial fascicular block,LMFB)简称中隔支阻滞,又称左间隔分支阻滞,简称间隔支阻滞、左中隔分支阻滞等,也称前向性传导延缓。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小儿室速)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是指连续3个或3个以上起源于心室的搏动。儿童室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120次/min(成人为>100次/min)。患儿常见烦躁不安、苍白、呼吸急促。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
小儿心房颤动(小儿心房纤维颤动)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系心房各部分心肌纤维毫不协调地、无规则地乱颤,心房率>350次/min,其发生机制认为是心房内同时存在的多条折返环活动所致,又因心房扩大,心房不应期缩短及不均一性的传导和不应
左心室双出口(右心发育不良)
左心室双出口涵义为两根大动脉均起源于左心室,两根动脉开口位于同一平面,双侧圆锥及圆锥肌肉发育不全,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半月瓣和二尖瓣之间均连续。为一种甚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三尖瓣下移畸形,右心室发育不良,房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孤立性心室肌致密化不全,海绵状心肌)
心室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是胚胎初期心内膜心肌的形态学发生受到限制,使发展中的肌小梁不能致密化导致心室发育不全,属罕见的先天性心肌病。
老年人预激综合征(老年人WPW综合征,老年人吾-巴-怀三氏综合征,老年人预激症候群,老年人预激综合症,老年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是一种以异常房室传导途径为病理基础,以异常心电生理表现、易合并多种快速心律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930年,由White、Parkison和Wolff首先报道,故称为 (WPW综合
急性特发性心包炎(急性病毒性心包炎,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急性特发性心包炎(acute idiopathic pericarditis)在国外居心包炎的首位,国内近年有渐增的趋势。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直接侵入感染或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
房室交接区逸搏和逸搏心律(房室交接处逸搏和逸搏心律,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和交接区性逸搏心律,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
当窦房结或心房内的激动,不能按时传到房室交接区,其间歇超过交接区组织内潜在起搏点的自律周期的时限时,此潜在起搏点即发放冲动,由此引起的一次异位心搏,称为交接区性逸搏(junctional escape)。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交接区性逸搏即构
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心内膜硬化症、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又名心内膜硬化症,为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又称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其病因尚未明了。先天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闭锁等
老年人心室扑动与颤动(老年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是严重的异位心律,心室丧失有效的整体收缩能力,而是被各部心肌快而不协调的颤动所代替。两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相当于心室停搏。心室扑动常为心室颤动的前奏,也常是临终前的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